
大洋彼岸的杨瀚森打得风生水起,家门口的曾凡博却枯坐冷板凳。两场比赛下来,曾凡博仅获得10分钟出场时间,他多次主动要球却遭无视,没有出手、没有得分,几乎成了场上“透明人”,最终只留下一组刺眼的数据。不是他不够努力,而是这背后竟藏着底薪球员们抢饭碗的血泪真相。

没人比NBA的底薪球员更懂 "机会等于饭碗" 的道理。篮网这场中国赛的轮换阵容里,半数以上是双向合同或无保障合同球员,他们的薪水可能只有百万级别,甚至部分薪资由联盟补贴。

对他们而言,季前赛不是表演赛,是决定下赛季能否留在联盟的 "公开面试"。就像威尔逊、蒂米和马丁,用极致表现争夺最后一个双向合同名额,因为他们知道,"打不好会随时打包行李走人"。

这种生存焦虑,让传球成了奢侈的选择。教练费尔南德斯暂停期间专门拉着全队布置战术,明确给曾凡博设计了空位机会,但球员们一上场就忘了战术纪律。第四节最后3分钟,曾凡博跑出战术空位时,持球的沃尔夫眼里只有篮筐——对他来说,一次成功的单打能写进数据报告,而传给其他人刷助攻,远不如自己得分实在。

曾凡博的困境,是NBA边缘生态的缩影。22岁的他刚从腰椎骨折中康复就赶回来参赛,却要面对 "队友即对手" 的残酷现实。篮网主帅赛后那句 "要抓住自己的机会",看似鼓励实则冰冷——在这支遍布年轻人的队伍里,双向合同球员埃蒂安只捞到2分钟出场时间,首轮秀怀特黑德直接坐穿板凳,没人会为新人牺牲自己的生存空间。就像球迷调侃的:"底角蹲守的曾凡博像个观众,而持球的队友们都在演 ' 最后一战 '"。

但我们不该苛责这些底薪球员的 "自私"。当小佩顿靠季前赛的防守逆袭成冠军拼图,里夫斯从落选秀打成千万年薪,这些先例都在告诉他们:每一次触球都可能改变命运。这场0出手的比赛,与其说是队友的冷漠,不如说是NBA的生存法则在作祟。曾凡博在赛后发布会上说 "享受每一秒上场机会",或许他早已明白:在这个联盟里,没人会把机会拱手相让,哪怕是在中国赛的主场。

下次当他不再等传球,而是主动去抢篮板、断球、造杀伤时,或许才真正读懂了NBA的游戏规则。
Copyright 2024 bb体育 - 贝博体育官网 | 贝博体育官方网站 | 足球直播 All Rights by 贝博体育官网